也谈谈没得到诺贝尔奖的故事

Views: 295

每年颁发诺贝尔奖时都会出现无数的blabla,就是某某某应该得奖,就是没给,而是给了谁谁谁。我今天也介绍一位,他就是我们系的老系主任—小田野 John W. Littlefield医生。

“小田野”这名字听上去是否会被误解为日本人?那干脆就用音译吧,约翰-李特尔。

(一)诺贝尔奖的成就
我们都听说过单克隆抗体。制造单克隆抗体需要两大关键技术:第一步就是细胞融合。第二步就是 HAT selection medium。就是HAT细胞选择培养液,它是杀死没融合的细胞,这样少量融合了的细胞能被选择出来(活下来了)。

那么,在人类科学史上第一个高效率成功实现细胞融合技术的发明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老系主任李特尔教授。第二步也是他搞出来的,那是他在1964年发表在顶级杂志《科学》上的(Vol. 145, Issue 3633, pp. 709-710)HAT medium融合细胞选择培养液。没有这一步,是无法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哪怕解决了不同的细胞实现融合然后一起生长繁殖难题。

然而,李特尔教授并没有把这两个技术用于制造单克隆抗体。十年后这两个技术被Kohler and Milstein用于制造出了单克隆抗体,二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没李特尔什么事。

就算李特尔教授发明的细胞融合技术时用的材料不是B细胞搞出单克隆抗体,而是10年后被另外二人用此技术到单克隆抗体制造上,李特尔的此发明创造不算数,那单克隆抗体所用的HAT细胞选择培养液可是用的李特尔发明的技术,没有丝毫改进,是直接利用。所以,发明创造出来的制造单克隆抗体所需的两大人造技术就仅仅算第二步他也应该诺奖。

说起来原因很搞笑!据说是因为找不到这人哪里去了。诺贝尔奖只给活着的人。搞单克隆抗体的人引用李特尔的文章成千上万,可在单克隆抗体和整个免疫学科里从此就没有了这么个人。到哪里找这人去?那年头没有互联网,理由说是找个人可不容易。事实上他只不过不在那个领域,他在1982年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单克隆抗体诺奖可是1984年颁发的。

现在需要简单介绍李特尔的生平故事。李特尔16岁读哈佛本科,毕业后就读哈佛医学院,本科与医学院MD两学位加在一起用了5年,此时的他只有21岁。差不多跟他同龄的21岁学生大学毕业时他医学院也毕业了。从这你就可以想象他是何等厉害了。毫不夸张地说:厉害了,李特尔!

他是海军预备役,毕业后去服役,然后参加韩战。当然他是在医院里救护伤员。回国后到哈佛医学院儿童医院当医生(麻省综合医院)。后来他对科学研究感兴趣了,就带着老婆去了英国,给James Watson and Frances Crick当助手。此时DNA双螺旋结构已被二人发现,后来二人得了诺贝尔奖(这事大家都应该知道)。1958年李特尔从英国回到哈佛医院后就搞起了细胞融合和杀死没融合的细胞科学研究。然后呢?他又去了意大利搞研究时间不长就又回到了麻省综合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继续当儿科医生。1970年升为哈佛正教授。1973年,他到了霍普金斯医学院儿科医院,继续当他的儿科医生。提拔到管理整个儿童医院的院长职位后,他每天还是都看病人。霍普金斯医学院儿童医院规模很大,有250个床位,每年看儿童病人20万。

他在那里如何管理如此规模的医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在1984年的秋季,一个炸雷把他给炸醒了!单克隆抗体获得了诺贝尔奖,收音机里提到了李特尔的名字,那是诺贝尔奖得主简单电话里跟记者谈他们俩的得奖过程,他们俩其中有一人讲单克隆抗体的两步都是借用的李特尔的科学发明,可是此人早就从科学上消失了,我们同行没人能找到他。

你说李特尔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得有多大?他为何在哈佛医学院当医生时突然去英国?因为那时报道了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他是医生,去英国发明DNA双螺旋结构的大人物那里去学科学技术,名师出高徒,哈佛的教授他看不上!因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被当时的科学家们描述成跟牛顿、爱因斯坦一个级别的。如果李特尔后来一直搞研究,哪怕只发表一些普普通通的论文在单克隆抗体领域,那单克隆抗体的诺贝尔奖他也得排上名,哪怕最后一名。这么多年在单克隆抗体领域销声匿迹,谁知道他是死是活?

他当即联系美国科学院。科学院也听报道说这人没找到。发明单克隆抗体的两大步骤的人竟然还活着呢!立刻启动补偿措施程序,尽快给他科学院院士称号。

霍普金斯医学院当即给他找位子,重新让他的大脑从给孩子们看病回到科学发明创造的正确轨道上来。很快就找到了,让他当我们系的系主任,让老系主任退休。搞科学研究,李特尔要多少钱都不是问题,只要他还能跟年轻时一样发明出跟两类不同的细胞融合在一起的技术、凭空创造出只杀死没融合的细胞培养液一个级别的、能得诺贝尔奖的新科学技术就好,毕竟诺贝尔奖一个技术只能给一次。单克隆抗体技术不可能发第二个诺贝尔奖给他了,而且诺贝尔奖发出后是不更正的。

(二)满面笑容的孩子王遇到了贪婪的屁挨着地教授们
李特尔教授从儿童医院“孩子王”突然间转到了科学领域跟科学家们打交道了。多年的职业病养成了他面对孩子们的笑脸。屁挨着地教授们呢?他们会跟孩子们一样可以哄好吗?

这里先得介绍一个插曲,否则无法把李特尔的精彩故事讲清楚。这个插曲里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摸哈摸得”,一个是“摸哈摸不得“。差异在于发音时的重音,“摸哈摸得”重音在前边的“哈”字上,而“摸哈摸不得”重音在后面的“摸”字上。二人都是短期搞点研究的,我估计等于回国前到名医学院镀金,他们都是州大医学院毕业的屁挨着地。有点名校经历回国后也能让同行们高看一眼?我没问过他们为何回国前来这里再搞一个暑假的研究。

一天,我没带饭,就出门去买盒饭。刚出楼门,摸哈摸得就从后面追上来了,说:“润涛,我们一起去。”我说好的。你去哪里吃饭我就去哪里。他说:“我就去你去的地方。”原来他也吃中国盒饭。那是院里一家中国人开的中餐馆,中午在窗口排队买盒饭。窗口里边两个人卖几种盒饭。4美元一份,种类随便挑。

买回盒饭后我俩就在我们系的楼前小院里的餐桌上边吃边聊。我问他回国后是否当教授继续搞研究。他愣愣地看着我,说:“润涛,你认为我有那么坏?会当教授?”我一听哈哈大笑,然后问他:“全世界的教授里就没一个好人了不成?”他郑重其事地回答道:“当然!你看外面倒卖毒品的、晚上盗窃的流氓们都是没文化的坏人,可教授就不同了,那可是有文化的流氓啊!”我摇头,说:“我的大学老师有不少可是非常善良的教授。我不能认同所有的教授都是有知识的坏人。”他点头,然后说:“润涛,我没到过中国,中国除外。”我接着跟他聊:“美国的教授也有好人。就这楼里,你得承认至少有一人是好人。”他想了一下。然后跟我说:“润涛,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我在我们学校读博士六年多里,不论是哪个系的教授,都被其他教授骂得难听极了。我可知道教授里绝无好人。你可为我保密啊。”我点头答应了他。就在此时,“摸哈摸不得”从外面进来,也手中拿着白色盒饭,是从跟我们俩同一中餐馆买回来的。他看到我就往我们这里走来,可当他到了桌边一看,我对面坐着的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摸哈摸得”,可此时走开已不可能,便只好坐下。此刻,摸哈摸得立刻点头表示欢迎,摸哈摸不得也只好礼节性地点头然后坐下吃饭。摸哈摸得快速吃完就起身说他得去做试验。我知道他二人都是很不错的人,就是因为一个属于逊尼派,一个属于什叶派,就无法成为朋友。

插曲说完了。可以讲李特尔系主任了。他当上系主任后,每天对着屁挨着地教授们就像他天天面对孩子们一样,满脸堆笑,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搞研究。系主任有很多钱。大家熟了,就互相称呼名字了。有的教授就开始试探面带微笑的系主任了:“John,我现在需要买一高速离心机,可我没钱。能否帮忙?”系主任非常高兴就答应了。这事是纸里包不住火的,很快就传开了。教授们哪有肯吃亏的?第二个教授就找系主任:“John,我想招一个博士后,没钱,能否帮个忙?”然后就是第三个.....

系主任的钱被教授们要走的差不多了,没钱要了,教授们就琢磨别的了。他是科学院院士,他可以直接审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就有教授找他帮忙。他不大愿意,害怕他不懂的论文是否水平够。接下来的是他实验室里的仪器也被教授们盯上了。

我去的时候是我老板把我带到系主任的秘书那里,交代秘书说他已经跟系主任谈了我,系主任让他把我的个人简历给他看看。系主任看后说要见见我。我去的第二天老板就带我去见系主任。他没带我直接去系主任的办公室,而是旁边秘书室,他让秘书看看系主任什么时候有时间。秘书从系主任屋里出来就让我进去。进去后发现他的办公桌在门对面的墙边。他拿着我的个人简历,拼我的名字,我点头。

他说:“你这名字不如换个发音接近的,比如Ron。我是说以后就咱俩之间我这么称呼你,我感觉比Run(逃跑)礼貌。”我立刻点头,从此只有他一个人喊我Ron,其他人没人知道我还有这么个名字。我没用过的缘故。我把这事告诉过两三个美国朋友,他们都认可Ron比较亲切,一生中也就那么几个人喊我Ron。

跟我聊了几句他说他也对生化感兴趣(我是搞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Ribozyme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就是他首先发现的,他的贡献远不止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杀死非融合细胞技术---奠定了制作单克隆抗体的两大基础。他让我走前他站立了起来,用眼神提醒我他这间屋子里墙壁油漆的颜色。我看了一下就感觉他的艺术欣赏力跟我的不在一个轨道上,也没敢恭维。我不喜欢说谎话。就走开了。

从此以后,几乎每天在楼道里看到他时,他都是那种绷着脸毫无笑容的样子。一直如此直到突然宣布系里召开欢送系主任李特尔教授退休酒会。他收到的校方送给他的礼物是一部尼康照相机。说是他退休后有时间去旅游了。他接过相机后点头认同并从此话题开讲,说他这可有借口花时间去周游世界了。

(三)老系主任的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我不知道是否我是唯一知情者。老系主任李特尔教授当时跟我说的是。去年(2017年)他去世了,享年91岁,在他去世的纪念文章里,他的儿女们也没提到他这个秘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写出来。否则,很可能永远不为后人知了。

老系主任退休后半年多的一天,我去霍普金斯大学总院部去找生物系的一位教授谈合作研究的可能性。回来的时候在门口等回医学院的班车。等车的那里只有一人,显然班车刚走不久。那人面对我的时候,我发现他长得很像老系主任李特尔教授。当然不可能是他,因为他退休了后应该是趁机去世界旅游去了。走近了,我还没说话他就喊:“Ron,你在那地方我就看出来了是你。我就猜到你不敢认我。”我看他滔滔不绝开始跟我聊天,本来该跟他握手表示半年没见面了的礼节还是应该有的,可他右手里端着一本教科书左手拿着笔记本子和笔。我就洗耳恭听。看着他笑容可掬的样子,吃惊地发现他还会笑!

“Ron,我看你能不能猜到我来这里干嘛来了。”然后,笑脸对着我等我的答案。我皱了一下眉头,便说:“被聘请当生物系教授给学生上课来了?”他当即摇头,说差不多继续猜。我说:“是这里的教授跟你一起编写大学教材?”他当即摇头说越来越远了,继续猜。我说:“那就是这里请你做学术报告?”他说不是。看我猜不出来了,他把他左手里的笔记让我看。我拿过来翻看他的课堂笔记写得非常整齐,可还是不理解,因为上面是什么公司啊,管理啊,跟生物没关系。他把教科书给我看,我明白了他在学企业管理学课程。他说:“你可能想得到我是这届企业管理学硕士(MBA)年龄最大的学生。”我没听说过总部还有商学院,便问他:“霍普金斯还有商学院?我都不知道。”他说:“没有商学院,叫School of Continuing Studies,课程跟商学院一样。我考试得了A,不减当年啊。可以跟年轻人比考分呢!“

“那你学MBA企业管理,毕业后去到企业当总裁?”我问道。他说:“我退休了,当然不干什么企业总裁。但我需要明白如何能管理屁挨着地教授们!我搞不明白啊?”

“那这企业管理学硕士课程里有如何当系主任的内容吗?”我问。他说:“我报名时问了,人家告诉我管理学不论什么领域都有通用的知识。我就报名了。”

此时班车来了。我俩就上车了。我以为我们的谈话就此结束了。可上车后他示意我们去后边,我明白了就是我们继续谈话不干扰司机。他让我坐在里边靠窗户,空空的车里就我俩,还坐在一起聊天。司机在等人。我觉得只听他介绍就好了。可他问我:“你觉得屁挨着地跟MD医生有不一样的地方吗?”我突然明白过来了,他是MD,儿科医生跟小孩子们打交道久了,突然间跟屁挨着地教授们打交道,差异太大了。便说:“摸哈摸得对屁挨着地有一看法,这看法是:地球上的大学教授是有文化的坏人,比外面这城里的没文化的倒卖毒品的抢劫的坏人还糟糕。”

但见李特尔老系主任把眼睛挣得大大滴,笑脸突然间就消失了,变得非常庄重。此时,司机把车门关上,发动了。我时而望向车外,时而看着他。他的脸部肌肉还是绷紧的样子,还是一言不发。直到进了医学院,车停了,我才注意到车里一直就我俩。那时不是上下班时间,也不是中午。我能体会到他一直认为孩子们跟羊羔一样可爱,也就把教授们当成可爱的羊羔对待,可总是找不到脸上肌肉表示办法让羊羔们满意。当听到教授们不是羊羔,而是狼群,对象彻底搞错了,那内心的震撼与悔恨可想而知。

下车后我为我的说话太直爽了还在后悔之中,以为老系主任生气了。可下车后他拉住想跟他道别的我说:“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我早听到你这句话,那我就根本不需要来学MBA企业管理学了。如果更早的话,那我就不会被强行退休了。”我说:“那不是我的话,那是摸哈摸得跟我说的,我不赞成。比如我知道很多教授就不是坏人。不是每个教授都是坏人。当然,跟儿童比,他们的确不那么善良。”

他说:“你今天看到的我,就是以前的我。我说的以前就是指我在跟儿童们打交道时期的我。你知道吗?我在刚当上儿科医生的时候,孩子们见了我也哭。很快我的客户病人就没了。孩子的家长一看自己的孩子怕见到我,就都换了医生。我就开始对着镜子练习脸部表情,找到让孩子们喜欢我的笑容,不仅仅是不怕我。练习啊练习,慢慢地就找到了窍门。孩子们特别喜欢我,我的客户病人啊,在儿童医院里最多!我逐步改进,掌握了一整套逗不同孩子们笑的各类技巧。”

我点头认可。然后我说:“你这技巧成了习惯后就很难改了,因为白天都这样,晚上睡觉,没时间跟其他人换脸色。你妻子幸福。可你当系主任,把屁挨着地教授们当孩子看待,天天想逗孩子们笑。可他们贪得无厌,把你实验室所有的仪器都搬走了还不满意。最后你实验室里就剩的放材料的冰箱都给他们拿走了,你实验室的人怎么搞研究?当系主任把屁挨着地当孩子哄。在这方面,即使摸哈摸得的话说得过头了,可也有几分道理呢。”

老系主任跟我说:“我来这里是找Dr. John Gearhart跟他合作继续研究分离干细胞或其它的,不想在家闲着。你是这个院里唯一知道我在读企业管理学硕士的,认识我的人没人在总部看到过我。”

我说:“这事我给你保密。保证不会让任何人知道。”然后我们就迈步离去了。那时我预感到那是我们一生中最后的告别,因为我有过不少这样的经历,突然间见面了,最后一辈子再也没机会碰到一起了。想到此,我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他也没走远,看我在看他,他就跟我打招呼,我俩又靠近了。他问我:“你记得你刚来时去见我,我给你看我办公室的墙壁颜色了吗?”我点头。他说:“我背后的油漆是血红的颜色,是我亲自挑的,找我要钱要仪器设备的教授们只能坐在我对面,看到的就是令他们痛苦不堪的血红色,那他们明白我的意思后就不来找我麻烦了。而我看到的三面墙壁颜色是柔和的浅白色。”

我听后一愣,儿童医生见到儿童流血,那当然难受,尤其是他这么善良的人。或者他在朝鲜战场看到流血的战士内心里为他们痛苦。可屁挨着地教授们说不定一辈子都没见过儿童流血也没见过战场上抬下来流着血的战士的痛苦表情,看到血红色墙壁未必那么痛苦。这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老系主任有个一辈子不想对人说“不”的性格。想不出其它招数,就想出来了这么个办法。我便问他:“那你换了墙壁颜色后他们有变化吗?说不定更变本加厉了呢!”他点头说:“你猜得对。刚才我想了一下,后来你再也没到过我的办公室,是不是受到那血红颜色的影响了?”我说我不是老板,没机会去。然后我们就喊再见,那一刻我对善良的老人感到忿忿不平。诺贝尔奖凭什么不给他?真的就找不到他了?派人去麻州综合医院打听,能找不到转到霍普金斯儿童医院的李特尔先生?那次的谈话,真的成了永别,因为去年善良的他老人家去世了。他一生中治好了无数孩子的疾病、给两个诺贝尔奖得主做了嫁衣、退休后一直跟Dr. Gearhart教授一起搞研究,发表了200篇论文(是发现分离、培养干细胞方法的两个实验室之一)。

(四) 诺贝尔奖不公平产生的最大可能原因

诺贝尔奖对顶级科学家的信用为主。我们信得过你,这事你是权威之一,那就由你负责介绍本发明、发现的科学技术资料。

我们用事实说话:

(A):1961年,光合作用获得诺贝尔奖,只给了卡尔文。光合作用循环改成了卡尔文循环。而事实上,做出同等贡献的还有本森。后来为本森打抱不平的同行太多了,现在的教科书就通用卡尔文-本森循环、本森-卡尔文循环、卡尔文-本森-巴斯哈姆(CBB循环)。看看英文报道:

The 1961 prize for carbon assimilation in plants awarded to Melvin Calvin was controversial because it ignored the contributions of Andrew Benson and James Bassham. While originally named the Calvin cycle, many biologists and botanists now refer to the Calvin-Benson, Benson-Calvin, or Calvin-Benson-Bassham (CBB) cycle.

后来人们猜测最大可能是诺贝尔奖评委同意给光合作用发奖,卡尔文是权威之一,就由他提供材料。他把本森和巴沙姆给忽略了。人们只是猜测。后来有了证据:看原文:

Three decades after winning the Nobel, Calvin published an autobiography titled “Following the trail of light” about his scientific journey which didn’t mention Benson.

显然当年诺贝尔奖评委在定下来给光合作用循环时,具体的发明创造过程的资料由卡尔文提供。他根本就没提本森的贡献。到三十多年后他写的专著里介绍光合系统的发明过程时,根本就没提本森。这事就暴露出来了大家猜测的诺贝尔奖评委会由顶级权威介绍本发明的资料。卡尔文就独吞了这一成果。

(B):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给了德国科学家Gerhard Ratl,金属表面的催化作用。一下子在此领域炸了窝。这一发现的第一人不是他,而是伯克利的Somorjai. 整个谜团至今无人知晓。我认为跟以往一样,诺贝尔奖评委会准备把金属表面催化作用定为诺贝尔奖,把此发明的资料交由Ratl提供,他就只提供了自己的成果,把伯克利的Somorjai给忽略,自己独吞了整个诺贝尔奖。可以看英文原文报道的一段:

Gerhard Ertl, who received the entire 2007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his studies of the catalytic effects of metal surfaces, has expressed surprise[26] and disappointment[27] that Gábor Somorjai, a foundational pioneer in moder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did not share the prize. Somorjai and Ertl had previously shared the Wolf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98. The Nobel Prize committee’s decision to exclude Somorjai was criticized in the surface-science community[28] and remains mysterious.

可以看出:给个理由说找不到某人了(诺贝尔奖只给活着的人)还是好的,有的干脆把他人的贡献只字不提,把成果独吞。有的胆子小不敢独吞就尽量减少他人的贡献以抬高自己。

后记:
(1)这篇文章作为对老系主任John Littlefield的怀念文章,多少为他没得诺贝尔奖而打抱不平。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把朋友摸哈摸得的调侃话告诉了他后是否令他退掉了企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在他的子女写的悼念文章里介绍了他一生的学业与工作,就没提这件事。也许他拿到了硕士学位,就是没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他的家人。因为那时候他对被校方在身体硬朗得很就强行退休感觉到的是耻辱,他不知道系主任怎么当,才去学MBA的,他想搞明白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这是他亲口跟我讲的。他跟我国内读硕士研究生时的大师兄一模一样,聪明善良,但对人对社会脑子里就如一张白纸而且是一辈子不变(可以去查润涛阎旧作《一张白纸可画美好的图画》以了解我大师兄的精彩人生故事)。我一生中有机会碰到同样的俩人,算是奇遇。

他之所以愿意主动跟我聊天,我知道原因:他老板在他面前夸过我。他们都是哈佛派。就好比我在国内时院长和副院长都知道我,那也是因为我老板跟他们是朋友,我老板在他们面前夸过我。所以,你如果想得到老板的老板喜欢,第一步就是让你老板佩服你。只是我本人不喜欢往上爬,老板再费力也没用。

(2)如果我那天没在总校等车时遇见他,我一辈子都不知道他还有那么对人高兴的笑容,而且那才是他的本来面目。他在当系主任时的不高兴面容是他在镜子前练出来的。虽然说逗孩子笑也是他在镜子前练出来的,可那是他善良的雕塑。愿老先生在天堂里搞的研究成果不再仅仅是别人的垫脚石、也永远不再当屁挨着地教授们的系主任了、跟着孩子们当孩子王永远年轻,快乐。那些做出了同等贡献的科学家没得到诺贝尔奖的,要说冤枉,能比得上李特尔的冤枉?靠天才想象力搞出来的单克隆抗体的两个关键技术都是他发明出来的,竟然10年后被别人利用,诺贝尔奖给了利用他两个技术的人。

这也表明互联网革命是何等翻天覆地。今天一上网就可以把任何科学家查出来。在那个没互联网的年代,要想从杂志上查科学家的名字,那需要人工用肉眼去看。科学杂志和生物学领域的文章多如牛毛,不在同一领域,几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查不到。他1964年发表HAT 培养液的时候文章的通讯地址在哈佛儿童医院。也许有人去信问了,医院里没人管这事?有可能。因为得问他当年的同事才能知道他去了哪里,然后回信。美国人才流动性太大。问题是:谁去管那闲事?说不定那位诺贝尔奖得主没说假话。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又不在美国。其内部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估计是写信问搞出单克隆抗体的俩人,他们花了时间在单克隆领域里没找到李特尔,再根据当年李特尔在哈佛医院的地址写信去问了没收到回信,就说自己找不到他。大概是这样子的.

(3)图一血染的风采

 

我当时没照相,系主任告诉我他选的颜色是Blood Color。我在网上搜索blood color,看到了这个。我敢肯定我看到的他身后墙上的颜色时绝对没有如此震撼。我猜想没有blood color油漆。就算有这样的油漆,漆成图片上的效果,那我看到后一定会认为他要表达的是很热情地欢迎大家,不会与“那是用先烈的鲜血染成”联系在一起。如果他不告诉我,我以为他的艺术欣赏品味与众不同。所以,会不会有屁挨着地教授会理解他的本意,我不知道,没打听过。说不定都跟我一样,想不到“不会说不”的他用这种方法阻止教授们的贪婪。

(4)说起一个题外话故事。一位从英国来的直接跟我讲就是“镀金”的屁挨着地,名叫“爱润”在实验室干了不到一年就回英国了。他找到了大学教职的工作,就告诉大家此消息分享他的喜悦。我悄悄跟他开玩笑:“爱润,你可要做好准备啊,摸哈摸得哥们可有一句对大学教授们的评价。”他睁大眼睛问:“什么评价?我比他更了解大学教授们。”我说:“他说大学教授们自私贪婪道德水平比楼外大街上倒毒品的、盗窃流氓还低!”就听“乓”的一声,他用吃奶的力气猛拍试验台。那可不是木桌子,那是人造石头。其硬度不亚于石头。然后就看他龇牙咧嘴,用力甩着手腕。我笑得不行了。去厕所回来后还看到他偶尔在甩他的胳臂。然后他说:“润涛,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在心目中都把大学教授看成是塔顶上的灯一样高贵,其实当我们把论文寄到杂志社,审稿的教授们如果不是私下里的朋友,往往会把论文骂得一文不值,而且为了让编委杀掉,他们就胡言乱语。其道德水平跟流氓犯人没区别,就是有个博士教授头衔而已。申请经费被骂得惨不忍睹是常事。”我点头同意,毕竟人性的自私、贪婪、无耻、残忍并非由于多读几年书就会改变的,看看政客们包括总统议员们的嘴脸就清楚了。这是人性的悲哀,是动物界的本能反应。

在他回国的头一天,我告诉他不需要叫出租车,我开车送他去机场。他很感动。在机场临别时他说:“我来霍普金斯医学院有三件事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一是老板的推荐信,让我很快就找到了大学教职位子;二是你亲自送我到机场。”然后他就甩他手腕。我笑了,说:“这不可能,过几天不疼了你就忘记了拍桌子的事。”他说:“不是拍桌子的事,是你那句精确描述了大学教授们的话,那可是亲身体会到的可就是不敢承认也就说不出来的事实,你一说出来,就当即赞叹。”我说那可不是我的话啊。他说:“不管是谁说的,我听你讲给我的,我更记得牢固。回英国后我会有更多亲身体会的。”跟爱润那次分别后就再也没机会见面了。这是我的原因,我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去英国我曾经有机会找他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我不了解他的记忆力如何,如果见了他,说不定他唯一能记得的是巴尔的摩的螃蟹又多又便宜又好吃呢。

Comment

欲千北2018-12-16 03:13:43回复悄悄话好文,顶。
Arnold22018-11-10 03:04:36回复悄悄话回复 ‘lingzi68’ 的评论 : 猪头丙啊,您又枕么看哪?
guitarmanzw2018-10-13 12:42:42回复悄悄话韩春雨事件:调查结果难服众,学界期待用证据说话
老阎当时一下就指出韩春雨造假,确实是业内人士,很准确。

2018.09.03 09:57:51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报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布了题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结果”)的新闻。点开链接,这正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对韩春雨团队的调查结果。

结果中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同时表示正在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

对此,《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多名科学家,包括当时公开实名质疑韩春雨论文结果的13名科学家,他们均表示对于韩春雨论文事件的调查结果难以信服,期待公布调查细节,用证据说话。
Dalidali2018-10-10 03:52:49回复悄悄话仅就科技领域, 其实那个圈子的影响力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受影响的绝对不仅仅是发现或贡献, 国籍, 人种, 宗教, “圈子” 等等都有重大影响. 都有活生生的例子. 学化学的, 谁不知道元素周期表, 谁不知道过度状态理论, 但都没有获奖.

爱因斯坦是大牛中的大牛吧! 又怎样? 从1905提出相对论, 质-能方程, 广义相对论…….中间拖了17年. 诺贝尔奖委员会仍然不敢把奖给他的相对论! 只好发给相对不起眼的光电效应.
真有人比爱因斯坦更值得发两次奖吗?

阎先生为 John Littlefield 鸣不平, 有啥奇怪的?

cloudhk2018-10-08 19:53:51回复悄悄话大多数人的确是看重结果而不是过程的。也就是博主说的成王败寇。李特尔老先生好善良呀,这篇看的很感动。大学教授的道德水平的确也是正态分布。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在科学领域而已。做屁挨着地的时候,遇到多很多善良的教授给予帮助,所以没法认同他们都是有文化的流氓。但是系里的政治斗争,那是一刻也没有停过。比较好的系,能做到斗争不殃及学生,不抹杀对方贡献。这已经是很不错了。比较差的系,能殃及学生的毕业。耽误多少正事,那谁能估计呢。

一个疑问,如果孩子像李特尔老先生那样善良,该怎么教他或她在这个社会生存呢?孩子善良,固然是件好事,可如果遇到恶人,可怎么办呀?担心。。。
紧跟着学2018-10-08 09:43:48回复悄悄话博主的记忆力,观察力加上合乎情理的推理,把身边的人物和发生的事情写出来也是一篇有趣有情的文章。看了很感动,这个李特尔被推到了大家认为他应该去的职位,看似辉煌,但不得心应手,还不如做儿科医生一辈子更开心些。人生很多时候从结果去看过程,就领悟了焉知祸福这四个字。
Dalidali2018-10-08 03:06:09回复悄悄话诺贝尔奖历来争论巨大. 和平奖,文学奖的争论就不用说了. 自然科学奖照样有争议.
以上没人不同意吧?

在争取获奖的过程中, 和政治多少类似, 充满了各种手段和运做. 也交织了人性的弱点和贪婪.
总体来说, 我觉得欧洲国家受益多些, 可能是距离近,语言接近, 沟通容易些,交流多些吧.
欧洲, 尤其是北欧的教授们似乎影响更大些. 他们被邀请”免费”参加”大教授”们的学术会议的机会更多些. “免费”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和教授的研究生开个坐谈会, 或做个SEMINAR, 或邀请欧洲教授或研究生来做短期访问或研究……

和”那个圈子”的关系不好, 或者与人交流,打交道的能力欠缺, 获奖的机会肯定会受影响. 除非你特别”大牛”.
被”老大”做掉的例子一定存在, 在此不想举例, 因为每个例子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 争论会没完没了. 🙂

 

大成人2018-10-07 18:36:41回复悄悄话对大学教授的评价太形象了!

加拿大UBC的CivilEngneering就有那样的骨子里坏透了的下三滥,表面却是权威性的“银发”教授,屡屡被日本美国的同行及学生们调侃。
lostman2018-10-07 17:44:58回复悄悄话回复 ‘VIC1123’ 的评论 :
应该不会,老闫写中国的事更有深度,很多猜想逻辑很强,也可能美国的思维不同,记得老闫说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在南海妨碍自由航行的,副总统的讲话不是说了就过去了,美国人一定会行动的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7 09:10:11回复悄悄话也依据Wiki,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奖,都是给在相应“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发现”与“发明”明显包括技术,比如屠呦呦的革命性疗法。如果一项革命性技术先于理论,这项技术理当优先得奖。Littlefield先生的技术应该先于其后衍生理论得诺奖是有依据的。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7 08:52:49回复悄悄话依据Wiki: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在研制青蒿素等抗疟药方面的卓越贡献,与威廉·C·坎贝尔、大村智共同被诺奖委员会授予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三人发展出针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疗法”,屠呦呦独享其中一半奖金。她是历史上第三位因疟疾研究获奖的人、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首位亚洲及华人女性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也是首位接受本土高等教育且在中国大陆进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以及第十一位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双得主。

屠呦呦得奖不是因为理论,而是因为疗法(技术)。
润涛阎2018-10-07 08:21:18回复悄悄话回复 ‘happycccn’ 的评论 :

如果李特尔得了诺奖,他们就会反过来吹捧他了。很多人就是见风使舵,骨子里认同成王败寇。他们对2007年化学奖不给开创者伯克利的Somorjai,而是给了Ratl. 早在1998年化学领域最高奖Wolf Prize 颁发给的是他俩,而排名是Somorjai第一,Ratl第二。到了诺奖,Ratl独吞了。傻子都知道是诺奖评委会让德国的Ratl介绍该新发现的具体情况,他就把Somorjai的开创性贡献故意不提,独吞了诺奖。如果不是他干的,在整个领域里的任何科学家都知道Somorjai排名第一。

根据这几位的逻辑,成王败寇,诺奖不给Somorjai是活该的。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哲学。跟他们辩论太浪费时间,还让我写评论囫囵吞枣把人名搞错,他们还以为那是大事。
星星2018-10-07 07:15:32回复悄悄话霍金的理论有几个人能听明白。有时候诺奖的评审人自制还比不上能拿奖的人。外行评内行不是不可能发生在诺奖评审委员会里。钻研一个课题需要很多年,对手才互相了解彼此水平。诺奖也就那么回事,有实力雄厚的也有运气好的。
VIC11232018-10-07 07:15:14回复悄悄话看老阎近期文章,感觉立场在左移,或者在疏远政治。感觉“”人血馒头“”“”富不过三代“”等诺贝尔奖等级的文章不久会撤下?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7 06:55:49回复悄悄话本以为专家有不一样的事实或推理,看来只有等他们没吃饱的时候了:)
星星2018-10-07 06:27:19回复悄悄话回复 ‘时不时来看看’ 的评论 : 作为文章读者,对于小田野该不该得奖,我根本做不出判断。估计只有深入了解这个生物生理机制的人才知道小田野该不该得。即使老阎和有貌似了解的人有争议,相信大部分人根本无从去判断。我想老阎些写文的主要意义不是评判小田野该不该得奖,而是纪念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吧。
happycccn2018-10-07 06:07:38回复悄悄话回复 ‘czhz’ 的评论 :

“所谓抗体特异性的理论就是克隆选择学说,而单克隆抗体是对克隆选择学说的直接实验证明。Niels K. Jerne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Georges J.F. K?hler, 和César 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诺贝尔奖一共只能给3个,怎么给Littlefield,让他取代谁?”

“如果高锟获得了诺贝尔奖,李特尔本人就应该得诺贝尔奖。”

—–czhz 我不关心互相扣帽子的问题,想讨论诺奖的本质: 高锟是光纤之父,如果他的理论能得奖,我觉得littlefield不能替代那三人中任何一个不是理由,高锟得了2009年物理诺奖的一半奖金其他两人每人1/4

你们是生物专业可能更了解,如果那三人的贡献全都基于litlittlefieldtlefield的两个重要贡献,可以一次只发给littlefield,其他人下次或者其他什么方案

诺奖有很多不公和很多小人钻空子,这个你不能否认,你不是当事人肯定不能说那些不公都是造谣,而且诺奖是为了奖励科学,科学不应该被错误亵渎,这可能是他们policy的缺陷,奥运金牌还能过后取消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7 05:54:26回复悄悄话‘>请你不要再提及我,因为我不会跟一个选择性失明的人对话。他无端给我扣帽子,还扯上什么华国锋,你视而不见。我摆事实,举例证反倒被你臆想为盛气凌人。我来跟你搭腔,吃饱了撑的。

嗯,有道理。祝您早日当上Cell的评审。
闲人12018-10-07 05:48:16回复悄悄话回复 ‘czhz’ 的评论 : 、
顶!
润涛阎2018-10-07 02:36:55回复悄悄话我记得在我评论里一次把朱熹的话说成是孟子说的。第二天才发现错了赶紧删掉,因为评论不能改错。不过,到底谁说的,不关话的本意。我又不是在说孟子或朱熹(人),而是在说事。抓住我在评论里不小心把Crebs 干的说成是Calvin干的,就以为能撼动我的观点了?我又不是在科普光合作用或代谢,我是在拿例子说诺贝尔奖。当然,我评论写的太马大哈了,把俩诺贝尔奖得主的俩系统互换了,被你们抓包。谢谢提醒!再次道歉!
lingzi682018-10-07 01:08:04回复悄悄话润涛阎 2018-10-06 21:59:1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我把两个系统搞混了。我还写过光合系统的科普文章呢。你没必要把这事拿出来讲。因为生物领域里的诺贝尔奖太多了,我把crbs跟Calvin搞混了而已。这不影响我们的观点。就好比把发明变速箱的跟发明曲轴的人名搞混了而已。不过谢谢提醒。
—————-
这个…..呃….很正常
我们没必要把这件事拿出来讲.
因为这个领域的奖实在是太多。讲多了你也不懂
科普嘛 不就是唬弄人的嘛
真理嘛 就那么回事
飘飘虎一贯是这样。
就像 无证移民 它就不是 非法移民!
咋啦?!
哈哈哈
润涛阎2018-10-06 22:13:37回复悄悄话下面我把Calvin和Crbs 记错了人名。前者是光合作用的,后者是三羧酸循环。两个循环一个是光能的利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变成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中的循环;后者是代谢释放能量的过程。从能量角度二人的工作领域是相反的。我下面的评论把二个循环的名字搞错了,就不改写了,大家知道Calvin是搞光合作用的就好了。因为两个循环名字错写了与要说的诺贝尔奖不公平无关。
润涛阎2018-10-06 21:59:14回复悄悄话回复 ‘czhz’ 的评论 :

我把两个系统搞混了。我还写过光合系统的科普文章呢。你没必要把这事拿出来讲。因为生物领域里的诺贝尔奖太多了,我把crbs跟Calvin搞混了而已。这不影响我们的观点。就好比把发明变速箱的跟发明曲轴的人名搞混了而已。不过谢谢提醒。
czhz2018-10-06 21:38:04回复悄悄话回复 ‘时不时来看看’ 的评论 : 请你不要再提及我,因为我不会跟一个选择性失明的人对话。他无端给我扣帽子,还扯上什么华国锋,你视而不见。我摆事实,举例证反倒被你臆想为盛气凌人。我来跟你搭腔,吃饱了撑的。
lingzi682018-10-06 21:30:25回复悄悄话听说老川和三胖要得诺贝尔奖啦
飘飘虎怎么看?
润涛阎2018-10-06 20:17:31回复悄悄话回复 ‘spky123’ 的评论 :

她写文章和评论常常不尊重事实。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润涛阎2018-10-06 20:07:50回复悄悄话回复 ‘雪白小兔’ 的评论 :

我把文章填写了内容。本以为此文不会引发争议。没想到无知无畏者很多。再次印证了我的旧作:华人科学家的悲哀。知识范围太浅,稍微一扩展他们就跟傻子似的。还有的自以为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事实之上。秉承着“成王败寇”的思维传统。给钻了空子的无耻成功者捧臭脚。

我还有一些诺贝尔奖的故事,该给A的不给却给了B,本来就是A最早发现、发明的,B(或BCD)只是接着搞了下去而已,总的贡献跟A比差得远。最大可能是诺奖评委会让B负责介绍该发明,B就把A给故意忽略。这些人利用了诺贝尔奖不修正的漏洞给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等我有时间都介绍一下,或者补充在我这篇文章里。

还是那句话:事实胜于雄辩。就好比我介绍韩春雨的论文时也遭到了“诚信”等人的辱骂。可即使整个中共宣传机构都给韩春雨当吹鼓手,照样改变不了“任何人都无法用韩春雨的技术”的事实。
雪白小兔2018-10-06 19:36:53回复悄悄话文章一如继往的精彩。 我是一字不漏地读完。 人性都是一样的, 出现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意外。 李特尔在自己的研究事业中坚持, 可见他本身是多么的热爱科学, 能够一生真正有所创造, 本身的满足感可以代替其它的缺憾。 这是我的想法。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9:29:57回复悄悄话但愿czhz和雅美之途或其徒子徒孙日后共同得了诺奖,别再出现著名的杨李之争。
spky1232018-10-06 18:42:08回复悄悄话Two books, one is “The Invisible invaders — the story of emerging age of virus” by Peter Radetsky, and another one “Polio — an American Story” by David M. Oshinsky(Pulitzer Prize in History), said: without wonderful medium from Enders, definitely without polio vaccine development.
润涛阎2018-10-06 18:38:01回复悄悄话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给了德国科学家Gerhard Ratl,金属表面的催化作用。一下子在此领域炸了窝。这一发现的第一人不是他,而是伯克利的Somorjai. 整个谜团至今无人知晓。我认为跟以往一样,诺贝尔奖评委会准备把金属表面催化作用定为诺贝尔奖,把此发明的资料交由Ratl提供,他就只提供了自己的成果,把伯克利的Somorjai给忽略,自己独吞了整个诺贝尔奖。可以看英文原文报道的一段:

Gerhard Ertl, who received the entire 2007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his studies of the catalytic effects of metal surfaces, has expressed surprise[26] and disappointment[27] that Gábor Somorjai, a foundational pioneer in moder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 did not share the prize. Somorjai and Ertl had previously shared the Wolf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98. The Nobel Prize committee’s decision to exclude Somorjai was criticized in the surface-science community[28] and remains mysterious.
spky1232018-10-06 18:27:56回复悄悄话雅美之途: “Koehler (访问过我们在国禸的研究所,我导师陪同他)和Milstein 之外不可能给个溶液制备人” Absolute wrong. Enders and his students Weller and Robbins won 1954 Nobel Prize for discovering medium for poliovirus growing. Salk and Salbin, who developed the vaccine for polio, missed this Nobel.
润涛阎2018-10-06 18:25:45回复悄悄话润涛阎 2018-10-06 18:18:55
诺贝尔奖评选机构都不报道在没互联网的年代如何找科学家的流程。你们就知道了?那你给出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具体文件?给个链接让我们推翻当年诺奖得主自己说没找到李特尔的。当然,今天绝对没有那个漏洞了。

诺贝尔奖对顶级科学家的信用为主。我们信得过你,这事你是权威,都在美国,那就由你负责这件事。这是信用。

1961年,三羧酸循环获得诺贝尔奖,只给了卡尔文。三羧酸循环改成了卡尔文循环。而事实上,做出同等贡献的还有本森。后来为本森打抱不平的同行太多了,现在的教科书就通用卡尔文-本森循环。看看英文报道:

The 1961 prize for carbon assimilation in plants awarded to Melvin Calvin was controversial because it ignored the contributions of Andrew Benson and James Bassham. While originally named the Calvin cycle, many biologists and botanists now refer to the Calvin-Benson, Benson-Calvin, or Calvin-Benson-Bassham (CBB) cycle.

后来人们猜测最大可能是诺贝尔奖评委同意给三羧酸循环发奖,三羧酸循环的权威是卡尔文,就由他提供材料。他把本森和巴沙姆给忽略了。人们只是猜测。后来有了证据:看原文

Three decades after winning the Nobel, Calvin published an autobiography titled “Following the trail of light” about his scientific journey which didn’t mention Benson.

显然当年诺贝尔奖评委在定下来给三羧酸循环时,具体的发明创造过程的资料由权威卡尔文提供。他根本就没提本森的贡献。到三十多年后他写的专著里介绍三羧酸循环的发明过程时,根本就没提本森。这事就暴露出来了大家猜测的诺贝尔奖评委会由顶级权威介绍本发明的资料。卡尔文就独吞了三羧酸循环的成果。
spky1232018-10-06 17:57:31回复悄悄话”Ribozyme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就是他年轻时首先发现的” ? But ribozyme was found in the early of 1980’s.
润涛阎2018-10-06 17:57:12回复悄悄话这个世界说到本质还是成王败寇。哪个人得到了就无数人捧场。没得到的就被贬低。

那是得到了诺奖的人说他们找不到李特尔。不是老百姓胡说的。也是这位得主在收音机里讲出后,他才当上了院士,立刻从儿童医院院长改去搞科学研究,当系主任的设计是想让他带队。没想到他不是当系主任的合适性格。

没有他的两大技术,根本不可能有单克隆抗体。没人想到如何筛选出来,把不融合的大量细胞杀死,因为融合的细胞数量少长得慢。

在他之前,细胞融合根本就达不到有利用价值的偶然个体。就好比转基因,自然界也偶尔发生,但在科学家发现高效转基因科学技术之前,无法用偶然现象成为可以利用的技术。

当年同行里为他打抱不平的大科学家们无数,这是有人找他写专著提供细胞融合的历史过程。

他的两项技术,的确在他搞研究的时候没搞单克隆抗体。巧的是:他的两大发明新技术刚好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作,不需要修改便可。

那为何当初他没用B细胞直接搞成单克隆抗体?因为他不在抗体领域,他是儿科医生,搞研究等于我们说的属于兼职,类似于副业。他不在抗体领域。
solo12018-10-06 16:39:51回复悄悄话大约20年前,听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的一个教授的讲座,叫大家要追求科学,不要追求诺贝尔奖,不然你会把快乐的事情变成痛苦的事情。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开始就问大家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有谁知道?没有人知道。今天是国王的生日,国王是颁发诺贝尔奖的人。更重要的是,今天是发现电子100周年纪念日。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6:17:42回复悄悄话回复 ‘万维假巴’ 的评论 : > 自己看法能不能被对方接受,其实并不重要。

我赞同能说服我的事实和推理,没有选谁的边,包括您和博主。我竭力避免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别人的观点。czhz出口不凡,诺奖历史信口拈来,似非等闲之辈。并提到和雅美之途有若干关于诺奖的争论,然后雅美之旅认为博主3个问题有错,应该认了这些错就算了。可似乎那三个问题仍然是缺乏事实依据的问题吧?
万维假巴2018-10-06 16:07:09回复悄悄话回复 ‘时不时来看看’ 的评论 :

》对付黄川粉的时候,咱绝大多数的时间和你一样,都是和老阎占一边的。不过咱也要看,如果黄川粉说的有些道理的时候,只要不是直接的骂人,咱也不会出头的。有些黄川粉都把咱说成是老阎的保镖,其实是因为他们骂人不说正紧的人话。希望双方讨论科学的问题的时候,都不要说一些居高临下的言辞。自己看法能不能被对方接受,其实并不重要。不同意就说不同意的道理。最后agree to disagree。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5:54:43回复悄悄话回复 ‘万维假巴’ 的评论 : > 没有说你听信八卦

博主和Littlefield是良师挚友,写个博客纪念他,已经很理性了。Littlefield在Science发表的成果也给出了出处,佐证他有失诺奖的遗憾,那些都是过去式了。但无论如何无法接受”听信八卦”一说吧?czhz说话倒有盛气凌人的感觉。
诚信2018-10-06 15:53:22回复悄悄话
老阎编故事,倒也生动有趣, 搞得很多行外人士信以为真。但忘记了文学城有一大堆生物教授, 只好出丑了。

笑死了。

万维假巴2018-10-06 15:45:52回复悄悄话回复 ‘czhz’ 的评论 :
[我看你平时还挺理性,所以第一个跟贴写得很客气,没有说你听信八卦,只说你着道了。你却不知好歹,变本加利。这是我最后的回贴,因为从你的上一贴的用词说明你根本不配我再回应。]

》你可千万不要上火啊。希望能列举更多的例子,让我们多瞅瞅!这些东西和政治问题不一样,屁股可以决定脑袋。

涛哥的确是现在有点变了,有时候表现得比较蛮横。恐怕和川粉们斗得有点受他们的感染了。发现涛哥现在有的时候,也学会了使用川粉们的一些办法。回答不了的问题就装作没有看到的一样,让人比较失望。
星星2018-10-06 15:45:09回复悄悄话诺奖评委是吃瓜群众的例子:Paul Hermann Müller的DDT
webyoung2018-10-06 15:35:08回复悄悄话阎先生遇到的大多是有趣的人和事,写出的文章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富有活力。
星星2018-10-06 15:25:16回复悄悄话没效果的理论,估计诺奖专家也看不明白。肯定诺奖有漏。但得奖的肯定牛就是了。
星星2018-10-06 15:23:15回复悄悄话霍金这类人的理论,诺奖专家里有几个能懂?我很好奇评委们究竟是什么人?他们拿啥指标给奖?大部分还是看效果给的吧。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5:20:58回复悄悄话和平奖除外:)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5:19:10回复悄悄话回复 ‘星星’ 的评论 : > 我可以胡猜测的说一下吗

您的确是在胡猜。发文章,获奖都有评审。到Science,诺奖一级,都是顶级专家进行评审,他们把科学的态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星星2018-10-06 15:15:29回复悄悄话回复 ‘时不时来看看’ 的评论 : 我可以胡猜测的说一下吗?诺贝尔评委们也是吃瓜群众。看谁顺眼就给个奖。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5:10:15回复悄悄话请各位科学大牛本着科学的态度讨论,用科学的精神对我等吃瓜群众科普。以下问题请教雅美之途与czhz两位先生:

> 诺贝尔委员会肯定能够找到John Littlefield.
照您的级别,要不要好奇地email问一下诺奖委员会是否曾经考虑过Littlefield?

> 诺贝尔杂交瘤是授予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的
我的弱弱问题仍然存在:这项诺奖是先设好方向再找获奖人,还是找到诺奖的人后再说方向。比如屠呦呦是得的这个奖吗?她属于哪种情况呢?

> 说John Littlefield开创了细胞融合,这是不对的,细胞融合在他之前就有人做了。
之前做的人发的文章在哪呢?博主给出了Science的链接。

blue6albion2018-10-06 14:46:01回复悄悄话小布什打伊拉克时反对的议员是少数,但也有几十号。这其中包括反越战英雄后来的国务卿克里,前两年竞选总统的三德子,还有肯尼迪家的小弟弟泰迪等等。
雅美之途2018-10-06 14:07:20回复悄悄话回复 ‘润涛阎’ 的评论 : Littlefield.
雅美之途2018-10-06 14:05:53回复悄悄话回复 ‘润涛阎’ 的评论 : 涉及学问的东西我们都犯错误,别人指出来我们改正,你承认这些错误就过去了:1。诺贝尔委员会肯定能够找到John Littlefield, 不需要通过Koehler和Milstein 找他,诺贝尔除了惊动John Nash的头外,他们极其严格对获奖人保密。他们很容易找到Littleman, 他文章少,但是发奖期间属于活跃的科学家;2。诺贝尔杂交瘤是授予免疫学理论与应用的,Jerne (我去年去过他毕业的哥本哈根大学),Koehler (访问过我们在国禸的研究所,我导师陪同他)和Milstein 之外不可能给个溶液制备人,这根抗体产毫无关系。3。你说John Littlefield开创了细胞融合,这是不对的,细胞融合在他之前就有人做了。细胞融合与培养液只是重要手段,对杂交瘤最重要的是思想,并且有胆量将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去融合。
星星2018-10-06 14:01:07回复悄悄话俺不是名誉的奴隶。对于得奖的俺不高看,没得的也不低看。我觉得袁隆平比得诺奖的很多人伟大多了。至于去了翁帆的糟老头,得了诺奖也是糟老头。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3:46:37回复悄悄话>连84年诺奖奖励的本质和主题都没搞清楚。

弱弱地请教:这项诺奖是先定主题再选人,还是选了人以后再从获奖人的成果定主题?
czhz2018-10-06 13:32:59回复悄悄话回复 ‘润涛阎’ 的评论 : 科学,包括科学评论是要讲究事实根据的,不是靠听八卦,扣帽子的。你写了半天,引用了哪些事实根据?连84年诺奖奖励的本质和主题都没搞清楚。我列举了利根川进变换地点和领域,照样被找到而获奖,而且也是互联之前的87年,跟84年仅隔3年,你选择回避。我说如果是基础就该给诺奖,那单克隆和Littlefield的工作靠的都是细胞培养,你也不回答。反而直接给我扣上跟权力走的帽子。也不动动脑子,盲目跟权的人能信手捻来地写出这么多事实根据?很多年前我就跟这里留言的“雅美”激烈争论过,认为Nathan不该得1978年的诺奖。我也认为去年的诺奖也给错了,应该13年前给Seymour Benzer, 去年的Lasker临床奖也给错了,应该给澳洲的Ian, 当然更应该德的是澳洲华裔学者zhou,如果他没去世。当然你不可能懂这些。我看你平时还挺理性,所以第一个跟贴写得很客气,没有说你听信八卦,只说你着道了。你却不知好歹,变本加利。这是我最后的回贴,因为从你的上一贴的用词说明你根本不配我再回应。
wangtora2018-10-06 13:13:20回复悄悄话川粉应该是个选举时的概念,已经过时。我虽然坚决反对川普当选,但现在老说川普怎么怎么,只是因为他代表美国才予以支持。阎兄还是两年后再发威吧。十分期待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预测,因为那时候也只有阎大师有本事预测到。本人认为也是6年甚至5年完成,然后2025中国制造大跃进。
润涛阎2018-10-06 12:20:46回复悄悄话回复 ‘HBW’ 的评论 :

越是底层,单个个体对社会的破坏力越小。布什一场八年战争,十万亿美元没了,死了美国大兵四千多人。伊拉克死人不计其数。最后伊拉克还是伊拉克,变不成其它国家,因为人还是那帮子人。当时的议员们六百多人,纷纷支持,竟无一人是男儿。如果找六百多码工表决,说不定就有一两个男儿出来呢,因为他们不是军火商石油家族。所以,用抓阄民主选总统、不要议员,任何大事包括立法抓阄抓到谁是谁进行表决。远比投票选出的议员投票决定公平合理得多。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12:16:28回复悄悄话我的知识完全无法判断Littlefield的成果是否更应该得诺奖,但依据他没得到诺奖就说他的成果不应该得诺奖似乎是个车轱辘逻辑。
润涛阎2018-10-06 12:06:23回复悄悄话回复 ‘czhz’ 的评论 :

你就是典型的跟着权力走。给了谁,你就高看谁。你这类人多着去了。华国锋当英明领袖时,几乎全国人民都认为他了不得。诺贝尔奖也一样,哪个人得了,你就大肆传播,误以为得了的就是应该的。就好比华国锋当了主席了就应该的。就是成王败寇在科学奖上的反应。对于里边的不公平,你是看不到的。
HBW2018-10-06 11:38:43回复悄悄话回复 ‘润涛阎’ 的评论 :
“我认为码工群体最干净”。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IT的人搞鬼连鬼都没办法。从需求到CODE之间有很多逻辑层。任何一层出问题就对整体造成影响。为了工作岗位的安全,多少码工的不做文档,成千上万的代码让别人最终根本摸不到门。人为造成的重复劳动不计其数。反过来,如果太清楚,码工就有随时被代替的可能。人性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HBW2018-10-06 11:23:33回复悄悄话回复“liuwenxue”的评论;真是精辟的论述 “在中国躲着富人,在国外躲着穷人,因为都不好惹 ”。中美是不一样的社会,约束人的方式中国是靠礼教良知,西方社会靠法律科学。中国的大部分富人是放弃一切规矩、不择手段的人。中国的大部分穷人是因为礼教良知自我约束的人;西方的大部分富人是按照法理科学行事的人。西方的大部分穷人是受商业流行文化影响的人,自由散漫,异想天开。您的结论真是正确无比。
czhz2018-10-06 11:18:20回复悄悄话1)按你的说法,所有的奖都应该给Renato Dulbecco, 因为都用了他创立的细胞培养技术; 2)诺贝尔三大科学奖各有侧重,物理和化学经常会奖励技术,比如今年的激光捕捉(物理),phage display (化学), 以及大家熟知PCR, DNA序列分析,蛋白测序等和生物相关的,得的都是化学奖,不是生理及医学奖。生理及医学奖侧重于理论的建立和药物/治疗的发明,很少奖励技术,整个生理及医学奖历史上,我只知道3项跟技术相关,即2003年的NMR成像技术,2007年的knockout技术,以及很久以前的相差显微镜技术; Littlefield建立了技术,但没有回答生物学问题,遗憾他的成就没法往物理化学上靠; 3)写科普文章最好少用“绝大多数人是向权力低头的”这样的政治语言,Koehler和Milstein都跟权力不沾边; 4)你尽可以“继续写我知道的该得到的没得到那些人和事”, 但善意提醒,要改掉听风就是雨的习惯,要作好功课。这不是写政论文,只要各自表观点就行了。
海笛2018-10-06 11:07:34回复悄悄话好感动。内心一直坚持善良的人就是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做学问
润涛阎2018-10-06 10:48:25回复悄悄话回复 ‘czhz’ 的评论 :

如果高锟获得了诺贝尔奖,李特尔本人就应该得诺贝尔奖。如果GFP得诺贝尔奖,李特尔更应该得诺贝尔奖。如果有兴趣,我还可以继续写我知道的该得到的没得到那些人和事。当然,给了就给了。张三做的,给了李四。人们就认为张三活该。绝大多数人是向权力低头的。
czhz2018-10-06 10:06:05回复悄悄话Littlefield无疑是一位做出了关键的重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但说因为找不到他而错过了84年的诺贝尔奖则是个好玩的段子,玩笑,媒体的科学花絮,给人茶余饭后增添乐趣,让科学显得生动活泼。如果真的信以为真,那就着了道了。换地点,换领域后得诺贝尔奖的例子屡见不鲜。随举一例,与84仅3年之隔的8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籍科学家利根川进,UCSD的Ph.D., 在瑞士巴塞尔作出了得奖成果抗体基因的结构和重排, 获奖时人在美国MIT, 已经转行到与获奖的免疫学成果毫不相干的神经神物学,特别是大脑记忆研究。相比Littlefield从哈佛转到JH,利根川进的变迁不知要大多少。事实上Littlefield得84年诺奖是绝无可能。84年的3位获奖者是: Niels K. Jerne, Georges J.F. K?hler, 和César Milstein, 奖励的主题是 “for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specificity in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rinciple for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大意为 “有关免疫系统抗体特异性的理论和单克隆抗体的原理”, 注意是原理(principle), 不是技术。所谓抗体特异性的理论就是克隆选择学说,而单克隆抗体是对克隆选择学说的直接实验证明。Niels K. Jerne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Georges J.F. K?hler, 和César 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诺贝尔奖一共只能给3个,怎么给Littlefield,让他取代谁?
油人队球迷2018-10-06 09:58:29回复悄悄话对于教授的好坏, 李彤很有发言权
润涛阎2018-10-06 09:34:15回复悄悄话就好比高锟发明了光纤通信的原理与技术,但他并没造出海底光缆、router、手机等具体的应用产品。
liuwenxue2018-10-06 09:32:47回复悄悄话回复 ‘润涛阎’ 的评论 : 同意好人坏人的正态分布理论。也同意权力导致恶行的理论。但对底层民众也就是穷人里好人较多持保留意见。俗话讲每个富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魔鬼,但每个穷人的背后有两个 (我那两位就经常把我给跟丢了)。这还要看是在哪。反正我是在中国躲着富人,在国外躲着穷人,因为都不好惹 :)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09:24:25回复悄悄话回复 ‘润涛阎’ 的评论 :

是,统计上是正态的。
润涛阎2018-10-06 09:20:40回复悄悄话回复 ‘时不时来看看’ 的评论 :

我还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更准确。如果你说这世界上好人多,那你的情商高。如果你说这世界上好人少,那你的情商低,大家都恨你,你何苦来着?不论什么人,都不以你说不说而存在,也不以你说不说而改变。对吧?所以,笼统讲,这世界上好人多。大家感觉也都很高兴。
润涛阎2018-10-06 09:16:56回复悄悄话为何这两步是不可或缺的呢?没有细胞融合技术,谈不到单克隆抗体,只有细胞融合,融合了也无法选出来,必须有杀死没融合的技术。而这两个技术应用到B细胞就造出来了单克隆抗体。
时不时来看看2018-10-06 09:02:09回复悄悄话好人居多,因为不好不坏的人往往明哲保身,但不坏别人的事,也就算做好人。坏人都很aggressive,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什么地方都要插一脚,然后变成我的。博主的金睛火眼在哪都能分辨出整个光谱,坏人好人都逃不掉。霍普金斯还是好人多吧?
润涛阎2018-10-06 08:56:42回复悄悄话回复 ‘liuwenxue’ 的评论 :

我认为哪里都有好人,哪里都有道德低下的人。教授群体、商人群体、政客群体、码工群体,我认为码工群体最干净,不是因为他们心眼都那么好,而是因为他们没机会表现,没权力而已。如果把码工们放到政客群里当权,我认为没差别。应该都是正态分布。当然,可能坏人的中间值不同群体不一样,比如天生善良的很少有进入政客群体的,就留在了底层。所以,总体来讲底层的人比商人政客厚道善良得多。
liuwenxue2018-10-06 08:49:35回复悄悄话阎兄此生见多识广,又能如此忠实记录,堪称难能可贵,着实令人佩服。

由于也在学界混事,我居然和那位摸哈摸得先生颇有同感。这种以一种职业为单位,平均道德水平低于社会平均的现象,确实令人费解。在中国乃至东亚,由于有尊师重教和为人师表的良好传统,教授的社会地位都似乎不曾如此不堪。只不过近年来由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中国教授的实际道德水平恐怕还已经不如国外了吧!

如此看来,我还算是幸运的。至少我自己的教授导师还是一位正人君子,比我后来的多数同事强多了。:)
润涛阎2018-10-06 08:32:02回复悄悄话诺贝尔奖公开前,没人知道谁会得诺贝尔奖。

谁调查诺贝尔奖的资料?我不知道流程。我猜想是这样的:假如今年有五十项提名,评选委员会就找到单克隆抗体发明人,那年代只有纸张书信交流。他俩收到信后就找李特尔,到哪里去找?他们又不是FBI,就是靠科学研究的教授,那就根据李特尔1964年发表的论文通讯地址哈佛医院,写信去问。医院天天看病人,一个大学教授的来信找老医生。一查不在本医院,或者回信说不在本医院了,或者根本就把信给扔了。这样,这教授就回复诺贝尔奖评委:李特尔找不到他在哪。完事!别人谁会管呢?为了防止事后说这太不公平,就说这人没找到。
润涛阎2018-10-06 08:25:11回复悄悄话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不论怎么讲,细胞融合与HAT两项技术都是李特尔发明的。我文章里说了,引用他文章的论文数千。他当然没搞单克隆抗体,但单克隆抗体用的两个技术都是他发明出来的。他的细胞融合技术当时不是用的B细胞,我文章说了。如果他用B细胞,那他就搞出了单克隆抗体。他的技术被搞单克隆抗体的俩人用了,制造出了单克隆抗体。
雅美之途2018-10-06 07:46:51回复悄悄话1。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可能在1984年颁奖时,找不到一位还在1982年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的科学家,当时已经拥有完整的文献检索系统,况且John Littlefield还是美国著名大学的Physician Scientist及系主任,找不到他而不发诺贝尔奖的八卦很难让人信;

2。HAT让骨髓瘤细胞死,因为骨髓瘤细胞缺陷转移酶,淋巴细胞有此转移酶但是正常细胞不能长时间培养。融合细胞从淋巴细胞获得此酶能在HAT存活并且能够分泌抗体,还拥有骨髓长久存活的特性。所以只有杂交瘤在HAT中活下来了。

3。真正的杂交瘤诺贝尔是奖励免疫学的成就,HAT重要但是仅是培养系统的技术,不可能上升到与Koehler和Milstein分享诺贝尔的程度,我推测Littlefield可能都没有应用HAT做过抗体研究。在Koehler入实验室前,Milstein也做融合,但是骨髓瘤与骨髓瘤的融合,研究抗体重链与轻链,是Koehler坚持用免疫过的脾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才在圣诞之夜看见融红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润涛阎2018-10-06 07:39:19回复悄悄话得了诺贝尔奖说找不到李特尔的那俩人,可不是霍普金斯的。
润涛阎2018-10-06 07:36:30回复悄悄话回复 ‘行者一路歌’ 的评论 :

那是偏见。我老板可是难得的好人啊。哈佛的人也是那么说哈佛的,可李特尔老先生就是哈佛的。所以,不能拿地域或单位说事。那就是地域歧视的起因。在一个小村庄,最善良的,最残暴的,都有。极端小气的,极端大方的,也都有。更别说一所大学了。就一居民楼里,什么样的人都有。
fonsony2018-10-06 06:49:41回复悄悄话好文
润涛阎2018-10-06 06:47:43回复悄悄话回复 ‘Dalidali’ 的评论 :

有时候一句话甚至一个地名人名给人留下的记忆比文章本身更深刻。
行者一路歌2018-10-06 06:46:48回复悄悄话大才子,好人啊!

曾经听说JH大学校风比较与人为恶,您的这篇文章让我觉得那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润涛阎2018-10-06 06:46:01回复悄悄话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是的。一个小村庄,或一居民楼里,什么人都有。
星星2018-10-06 04:44:51回复悄悄话搞管理当干部必须心黑手辣,精于科研的人很多不适合当干部。趟那浑水干嘛?人太精进了有时候也迂腐。
星星2018-10-06 04:41:07回复悄悄话玩儿科学就是烧钱。中国还是过去贫穷的日子太长以至于人口素质和尖端科技还远远落后美欧日。弱者被人欺负和挤兑也没啥好委屈的。唯一出路就是自己继续要变得更强大。
星星2018-10-06 04:36:13回复悄悄话诺贝尔奖似乎更重视理论结合实际。诺贝尔自己是做炸药的。中国老太太的的药也广泛应用。今天得物理奖的女教授的激光技术也是大量应用于手术。诺贝尔奖的宗旨大概是将给大量应用的科学发现。如果科学不促进人类进步,发现出来又有啥意义。小田野真是聪明人和好人(纯真的人)。科学界需要这类人做真的脊梁。
清漪园2018-10-06 04:33:55回复悄悄话约翰霍普金斯真是个出大牛人的地方。老阎的系主任善良得让人心疼,倒运得让人唏嘘。而霍普金斯出的另一个儿科医生本·卡森也从专科医生步入仕途的–联邦政府住房与发展部部长。据华邮介绍,卡森医生可没有李特儿医生那么迂腐,他一步到位仿佛是个混迹华盛顿官场多年的颟颔官僚。
Dalidali2018-10-06 04:04:18回复悄悄话”一个就是“摸哈摸得”,一个是“摸哈摸不得“”

这篇文章或类似文章以前读过。因为对“摸哈摸得”,“摸哈摸不得“ 印象深刻。
🙂
润涛阎2018-10-06 02:39:13回复悄悄话今天一上网就可以把任何科学家查出来。在那个没互联网的年代,要想从杂志上查科学家的名字,那需要人工一篇篇用肉眼去看。不在同一领域,根本就查不到。他1964年发表HAT 培养液的时候他文章的通讯地址在哈佛儿童医院。也许有人去信问了,医院里没人管这事?有可能。因为得问他当年的同事才能知道他去了哪里,然后回信。谁去管那闲事?说不定那位没说假话。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又不在美国。其内部工作流程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估计是写信问搞出单克隆抗体的俩人,他们花了时间在单克隆领域里没找到李特尔,再根据当年他在哈佛医院的地址写信去问了没收到回信。大概是这样子的。
润涛阎2018-10-06 02:30:10回复悄悄话回复 ‘少林商僧’ 的评论 :

先干正事。等着看热闹就不能着急。
润涛阎2018-10-06 02:18:06回复悄悄话回复 ‘雅美之途’ 的评论 :

有道理啊。这就是让人气愤的地方!
单克隆两个技术都是出自他之手。就说他不在那个领域里了,人找不到了。就给了另外二人。当然,那二人的确是把单克隆搞出来的,是用李特尔的技术。
少林商僧2018-10-06 02:06:12回复悄悄话涛哥终于不再拿川粉说事儿了。
湖上的野天鹅2018-10-06 00:58:52回复悄悄话搞人事比搞研究难多了,教授们比儿童们难调和多了。他做系主任是浪费科研天才时间,为他屈才难受。不过,真的呢,凭什么诺贝尔奖不给他?!
湖上的野天鹅2018-10-06 00:32:02回复悄悄话看得很感动。
洞庭人家2018-10-05 23:33:02回复悄悄话看来摸哈摸得说的有道理,老人家如此大发善心想广结善缘终究还是打动不了一帮铁石心肠的文化人,他竟然善良到反求诸己是管理知识不够,阎先生当时如果讲一下中国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办公室的墙壁颜色改变就是风水,读书只能拜第五的中国哲学,以他的人生经历他是否会认同?
有点可惜2018-10-05 23:28:45回复悄悄话楼下那位“雅美之途”,您的文字读着感觉是在咬牙切齿啊吧?!

这个世界上总有这么些狗眼。可惜。

要不您说说,为什么不发给小田野先生诺贝尔奖?
zzyzx2018-10-05 23:02:54回复悄悄话老阎真是个人才。
雅美之途2018-10-05 22:42:35回复悄悄话诺贝尔委员会找不到John Littlefield? 他1982年还发Science, 单克隆诺贝尔奖是1984年,他持续在发表文章啊,以前还当Johs Hopkins的儿科主任。润涛阎文字:“说起来原因很搞笑!据说是因为找不到这人哪里去了。诺贝尔奖只给活着的人。搞单克隆抗体的人引用李特尔的文章成千上万,可在单克隆抗体和整个免疫学科里从此就没有了这么个人,他再也不发表文章了。到哪里找这人去?那年头没有互联网,理由说是找个人可不容易。”
油人队球迷2018-10-05 22:10:55回复悄悄话老阎能把生活记忆的珠子用理论的线条串起来, 有哲理, 有趣味

订阅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早 最高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留言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