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阎先生:二七 – 家人寄语

Visits: 295

11月18日,当阎先生向博友们意味深长地说了那句“活着真好“时,想必是因为两个女儿即将回家过感恩节,他无疑沉浸在期待已久的喜悦中。随着体力的慢慢恢复,他已开始忙碌起来。接下来的几天,他继续清理院子,打扫房间,迎接女儿回家。11月22日,星期天的早上,在准备做女儿最喜欢吃的饺子和韭菜盒子时,他突然倒下了,对家人来说,时间就此凝固,世界从此再不一样。

网上的哀思和追悼让家人知道了阎先生的盛誉和影响,然而对家人来说,他首先是一个慈爱尽职的父亲和一个体贴入微的丈夫,而对朋友来说,他是那么值得信赖,始终如一。

他是一个受过苦难,但心中仍然充满着爱的人。

他是一个聪慧过人,却又极其谦卑的人。

疫情期间,他懂得新冠的严重性,不断提醒亲友和读者要格外小心,珍惜身边的人。可以欣慰的是夫人和女儿这星期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

虽然他走的这么急促,却留给我们大批精神财富。读者们的心灵就是先生永存的精神家园,他的灵魂一定也会在这里继续以文会友,将他开拓的智慧、真诚、善良的篇章继续书写下去。

阎先生的书房照,在这里他写下了近千篇高质量的博文。

阎先生的书房照,在这里他写下了近千篇高质量的博文。
附:阎润涛先生生平 (经家人验证)

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廊坊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1976-1979年:经推荐入北京农业大学(现名中国农业大学)学习。

1979年: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

1982-1985年:硕士毕业后,入中国农科院从事小麦研究工作,在此期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1990年:赴美国弗吉尼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并于1985在美国与未婚妻结婚。

1991-1994年: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导师Peter C. Maloney)。 期间先后在世界顶尖科研杂志《细胞》(Cell) 和《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USA) 发表学术论文, 首次阐述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及功能机制。

1995-2016年:1995年一月举家迁至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夫妻双双就职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缩写UAB), 从事视觉神经与感光細胞再生的尖端研究,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 成绩卓然。

2016年:正式退休,倾心投入写作生涯,直至去世。

订阅
提醒
432 评论
最新
最早 最高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432
0
留言x